close

 


德國牧羊犬標準(三):


後幅、後軀:


德國牧羊犬的後軀主要指的是後十字骨以後的部位,應包括後十字骨,即我們常說的尻部、後肢、尾。


這一部分的重點是後肢與十字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盆。


尾部雖然有具體的要求,但占整個標準的比重不大,尤其是長度,要求超過飛節即可。


後軀骨骼示意圖:



 


尻部:這一部分也叫十字骨,骨盆。是目前德國牧羊犬改良和發展的重要部位。


現代德國牧羊犬要求尻部要儘量的長,靜態站立時與地面約23°夾角,縱觀審查評語,只有說長度不夠,角度可在傾斜些、可在長些等等的評語,還沒聽說過某某的尻部過長,由此可見一斑。


後十字骨與大腿股骨的交接處,即股骨頭是目前普遍存在的較為嚴重的發育問題。


現德國SV規定,凡入選種犬或參加V級以上比賽的德國牧羊犬,此處必須有合格獸醫在X光照影(HD)的基礎上做出的健康結論,否則將被否決。


尻部、十字骨長度明顯不足:



尻部、十字骨長度不足:



後肢:後肢由三大部分組成,首先是大腿骨,也可稱股骨。過膝關節後叫小腿骨也可稱脛骨。


然後過飛節處往下一般稱做中足骨。接下是趾部。


1、大腿骨除對股骨頭處有著嚴格的要求外,其本身與後十字骨的角度也是狼犬標準的重要一環。


狼犬在靜態標準站立時,大腿骨與後十字骨應成90°100°夾角,如果大於100°,即我們常說的後退彎度不夠,臺灣一般稱做後腿


如果小於90°,即後腿的彎度過大,也稱做過深。



 


圖1:



圖2:



圖3:



1完全正確的後軀角度,正確的尻部位置與長度。


2股骨長,脛骨短,後腿角度稍大,即所說的後軀角度深。


3股骨、脛骨長度不足,後肢角度不夠,即所說的


2、下腿骨、徑骨:下腿骨在後肢的中間部位,接連膝關節與飛節,審查評語稱跳躍關節。


下腿骨除要求有合適的長度外,與大腿骨的外角和與中足骨的內角均為120°130°


股骨與骨盆應為90°100°。徑骨要求比大腿骨略長。


股骨頭膝關節、飛節三個部分的夾角是構成後肢角度的關鍵環節。


對於後趾的要求與標準與前趾基本一樣,只是後趾骨可稍長些,要求趾骨緊靠並隆起。


以具有更佳的功能。爪的標準同樣是緊密、結實。顏色以黑為上,越淺越下,白色為嚴重缺點。


後肢是德國牧羊犬運動的主要動力來源,因此要求股部應寬大,附著的肌肉豐滿有力,韌帶結實,富有彈性。


後肢的飛節處是常被忽視的部位,此處要求一定要緊密、結實。觀察的方法是:


在發力後蹬時,從後面看,飛節不應有左右的擺動,應堅實、有力。


尾部:這一部分是國內德國牧羊犬愛好者比較重視的部位,尾椎由18-23節組成,由後十字骨前端向後下方伸出,標準的尾部應自然下垂,興奮時的高度不超過後背,呈軍刀狀自然彎曲,尾部絕不是越長越好,尾部過長,必然肌肉不能放鬆,極易形成圈尾或各種畸形的彎曲。


這一部分的審查項目及審查級別用語主要有:


一、生殖器表露:突出、顯而易見的、現有的。


二、體質: 健壯、中等健壯、乾燥、有點強壯、偏瘦。


三、體態特徵: 標準比例、肢體特別舒展、某部位稍短、長、營養豐富、矮瘦。


四、肢體: 健壯、健壯滿意、乾燥、乾燥滿意、有點粗、有點細。


五、肌肉: 健壯、健壯滿意、乾燥、乾燥滿意。


六、爪趾強度: 好、滿意。


七、臀部、尻部:標準長度、稍短、短。


八、步距——後推步:很有效、有效、有效滿意。


九、行走步態: 前/後腿走直線、前/後趾道窄、前/後趾道寬、腿稍向內彎曲、輕度桶式步、側對步(兩腿同時向前的步態)。


十、肢體站立/韌帶強度:很好、好、滿意。


十一、跳躍關節強度:好、滿意、不堅固。


步容、步態的評審:


犬的步態可分為常步、速步、騰步三種基本步態,而pose步造型是德國牧羊犬運動過程中,具有鮮明品種特點的靜態形體曲線,是德國牧羊犬步態評審中的規定動作。


(一)常步:


在德國牧羊犬的步態評審中,首先是牽犬師拉緊牽引帶令犬著力前行狀態下的蹬步運動;


主要評點:


一是活潑大膽、敏銳警覺,氣質高雅而又富有積極的表現力;


二是肢體結構比例緊湊和諧,骨骼強健肌肉發達,性特徵鮮明;


三是在行走時,犬頭微低前伸,尾巴略微上翹,後腿的蹬力傳送軀幹時,背部的線條沒有什麼變化,前腿向前踏扒有力,犬體重心下沉,運動時身體保持平衡、穩定。


(二)速步:


速步是在牽引師半拉牽引帶使犬進入急行運動狀態;


主要評點:


一是頸部自然仰起,尾巴稍有上舉,犬體重心上浮;


二是跨步輕盈敏捷,呈對角型步伐運動,前後腿在相對一邊同時運動的落點在同一直線上,犬體沒有側擺現象;


三是步伐平穩扎實,富有彈性和一定的節奏感。


(三)騰步:


騰步(奔跑)是工作犬步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德國牧羊犬的步態評審中沒有此項,但仍是對步態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主要評點:


一是通過雙前肢向前的延伸和雙後肢向後方的同時推進達到這種步態,犬在前沖過程中,犬的後腿要達到犬體的中點,兩條後腿與地面接觸點距前腿與地面的接觸點的距離一定要相等;


二是四肢伸縮強勁,背腰伸曲自然,整體和諧統一、輕鬆自如;


三是身體兩側不搖晃,從耳尖經過背部直到尾尖形成一條跌宕起伏的弧線。


(四)Pose步:


德國牧羊犬pose步造型是德國牧羊犬步態評審中的規定動作;


主要評點:


一是外觀上健康活潑、結實強壯、不呈現緊張膽怯,焦慮或過敏反應、不會退縮于主人或操縱者身後,身體各部位發育平衡和諧,性別特徵明顯;


二是犬頭與犬體呈45°角而自然抬頭、立耳,張口吐舌,直視助理訓練師。犬的兩前肢與胸等寬自然站立後,右前肢較左前肢滯後約0.51釐米,犬的背線略呈一定弧度,犬的左後肢飛節自然彎曲呈90°角左右。使右後肢向後自然伸展,脛腿骨部與地面呈不大於90度站立。犬尾自然下垂在兩後肢之間至地面;


三是身體各部位呈現舒展自然,雄壯靈秀,細勁流暢,動人心魄的獨特品種特徵,德國牧羊犬pose步造型是高素質純血統的標誌,能給人強烈的感染力。


評審標準探討:


(一)盤骨與後肢:


骨盤是後軀的基礎,是研究後軀的根源,Schmidt等研究指出骨盤的準確定位,能將後軀各肢骨各關節運動時所產生的力量導向正確的方向,使後肢運動所產生的推進力,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又能儘量減少消耗其前進的機械功能,有的德國牧羊犬的後肢角度與長度的配合,超越這個標準,就會因為肌肉消耗能量太大,而無法持久,或者由於前驅無法承擔其衝力,而失去前後軀均衡的配合。


Hummer認為過分傾斜的骨盤,運步時後肢踏進過深,且後推力受限制,推進力導向上方,不但不能充分利用推進力,且引起腰部晃動,有時妨礙前驅動作,傾斜度不夠,過分平的骨盤,運步時後肢踏進過淺,往後舉高,後軀提高力不夠,雖然推進力增強,但前肢的負擔必然加重,消耗大量體力,犬容易疲勞,不能持久,標準定位的骨盤,後肢踏進位置良好,踏進到體腹下一半之處,後推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將推進力充分的傳送到前驅,且運步平穩不妨礙前肢。


(二)肩胛骨與前肢:


前肢從肩胛骨開始,兩肩胛骨經背前部呈一定角度的傾斜,互相對稱。


Napier研究認為德國牧羊犬的前軀與後軀在構造上的最主要差別是前軀與軀體的連結是靠筋肉與韌帶來附著,而後肢是由一種固定的,不能移動的關節(薦骨)直接連結骨盤與脊椎骨,肩胛骨長而且呈斜角,上臂與肩胛骨相連結形成一定的角度,上臂和肩胛骨兩者都有很好的肌肉組織,輪廓鮮明,肩胛骨隆起的部分為犬體最高點,肩胛骨與上臂呈一定弧形構成完美的前胸部,前胸必須具有相當的容積與深度,以收納心臟等內臟,其整體均給人深厚,完整,非常強壯發達而不笨重之感,胸深(從肩到下胸的長度)應為肩部高度的45%~48%,胸部過深,前腿過短,胸部過淺,前腿過長等都應判為失格。


(三)四肢主要異常:


1.遺傳問題:


受遺傳因素決定,就是先天性的,有可能包括下列行為任何一項或幾項:


向上起立時身體僵硬或困難;起立時拖拉著後腿,用前腿立起身子;步伐猶如兔子跳;走動中後腿步伐小;不願接受練習或爬樓梯;後腿跛;臀部感覺痛;行走時後肢搖擺不定;身體結構比例失調等遺傳問題。


2.生長發育問題:


最常見的生長發育問題是發育階段受阻和佝僂病,發育階段受阻主要表現在犬成年後體格較正常偏小,達不到該品種應有的體型要求,因佝僂病所引發的畸型對犬運動的影響則更多,常見有:大關節肢腿短矮,站姿呈X型、O型、運動時內八型、搖擺型等等。


3.管理培訓問題:


德國牧羊犬的行為特點,在德國牧羊犬步態評審中十分重要。


Shaw等對犬的行為特點研究,認為犬的行為既有遺傳問題也有後天管理培訓問題。


最常見的管理問題是緊張,焦慮或過敏而又缺乏自信反應。主要是因為圈養,很少與人交流。


這與德國牧羊犬穩健、鎮靜、自信、具有勇氣、堅強的個性所格格不入。


因此犬在任何一個環節上表現膽怯都是非常嚴重的缺陷,都會被視為不合資格。


(四)評審的綜合性:


筆者在綜合AdminShaw等人對犬的一系列評審理論後,認為在犬的評審過程中,雖然評點眾多,評審員首先是注重犬的整體,再從整體過度到局部,但任何一點都不是絕對的,有嚴重缺陷的犬是毫無價值的,可以說這就是對各犬評審的綜合性原理。


Admin指出大部分的評審員都有長年的繁殖,參賽,及指導犬訓練經驗,有領導犬的選育方向,獨具慧眼的美感價值的評審能力,同時在業內必須有一個較為普遍的認同性。


 


PS:本文章轉載自網路資料文章,在此提供給狼犬愛好者作為參考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許博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